发布时间:2025-02-22 10:31:28    次浏览
执法人员提取一无资质豆芽企业产品,作为检测之用。□记者魏朝林文王亚鸽摄影核心提示|连日来,本报有关河南豆制品市场的系列调查性报道,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记者最新调查发现,尽管我省规模化企业产能可以满足市场所需,但就实际销量来看,小作坊产量却占据了“大半个江山”。为了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目前,省、市、县(区)食药监等部门三级联动,全面排查并强力整治豆制品市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监管人员,谁把我们的‘天’捅破,我们坚决不答应。”新密市食药监局崔副局长向记者表示。眼下,一场豆制品市场净化风暴,正席卷而来。现场:豆芽车间与牛棚一墙之隔警示“养殖重地、谢绝参观”日前,在河南省食药监局、郑州市食药监局大力支持下,记者跟随新密市食药监局、农委以及曲梁乡政府等相关人员,来到新密市曲梁乡柿园村的这家“隐蔽”的豆芽厂。这家工厂没有任何标识,从外观上看,根本无从辨识这片厂房的用途,更没有与“豆芽厂”相关的任何痕迹。反而在红色大门的把手处有一块白色的警示牌,上面写着“养殖重地、谢绝参观”。进入厂区后,记者看到,两处厂房仅一墙之隔,中间有门相连。工厂负责人指着北边的厂房,说是养牛的,南边厂房是做豆芽的。该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养牛效益不好,之前都是从别人家买豆皮养牛,一天需要800-1000斤豆皮,6月份才开始自己做豆芽。”记者走进豆芽车间,门口横向堆放着三排摞在一起的置物筐,旁边有一台清洗机,上面零星地散落着一些豆芽。厂房内隔出了两个小房间,每个房间里面摆放着8-9个桶,里面盛着豆子,有的已经发出了豆芽。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厂房内的置物筐有300多个,桶有50个左右。当记者追问,每天能生产多少豆芽、是否销往当地农贸市场时,该负责人说:“一天也就卖30-40筐,每筐30斤左右。”随后又改口“没去市场上卖过,只是试生产阶段。”企业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关生产资质证明?该负责人说:“我们还处于试生产阶段,一些证件还在办理中。”新密市食药监局崔副局长表示:“按照属性来说,豆芽属于初级农产品,目前还没有法律依据说需要办理生产许可等相关证明,不过,这家工厂在市农委的监管范围内。”调查:无证生产低价搅动市场规模化企业步履艰难这些无资质厂家对市场究竟有何影响?记者在新密市场进行了调查。据了解,目前该区域内有七八家供货商,其中3家有资质的规模化企业,其余是小作坊或资质不明的厂家。正常情况下,这3家正规厂家市场份额可以占到60%以上。 6月初,一家无资质企业开始降价。因为豆芽价格低、卖相好,受市场欢迎,区域内规模化供货企业不得已跟着降价。但由于不添加、产出比低,后者生产成本远高于小作坊,市场价格始终高于平均水平,再加上不添加的豆芽有根须、卖相差,导致市场萎缩,目前这3家规模化企业在当地市场份额仅占到30%左右。放眼整个豆芽市场,从小作坊到规模化生产,也有一段发展历程。2002年,国外先进优秀经验被引进本土,宁波出现首家专业化、规模化豆芽生产企业,使得“放心豆芽”一词火了起来。随后,北京、成都等10多个城市相继成立了工厂化豆芽生产企业。河南豆芽规模化生产起步较晚。2006年之前省内豆芽生产者多是小作坊,日均产能大到几吨、小到几百斤,但设备简陋,生产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差。2006年,郑州新农村蔬菜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是河南省首家规模化生产豆芽的企业。随后,河南规模化豆芽生产企业进入“快车道”。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新农村公司、安阳绿色中原芽菜有限公司、河南金豆子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等众多规模化企业陆续成立并迅速发展,对建立健全河南芽苗菜市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河南省芽苗菜行业协会对本土芽苗菜市场的一次调研显示,省内对芽苗菜日均需求量在1100吨左右,规模化企业产能合计大约可以达到1230吨/天。这就意味着,从产能总量上讲,我省规模化企业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实际销售情况来看,这些规模化企业日均销量不足实际产能的40%,部分生产厂家已经停掉了一半甚至更多的生产线,市场的“大半个江山”已被小作坊占据。河南省芽苗菜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我省芽苗菜行业内并不缺好企业和好做法,但亟须通过相关举措和完善政策净化市场,鼓励好企业继续坚持好做法,引导无证生产转化从优,进而促使整个豆芽行业健康、良性发展。行动:豆芽市场掀起净化风暴三级联动查豆芽究竟该如何维护豆芽市场正常发展秩序?眼下,省、市、县(区)三级食药监部门联动,一场豆芽市场净化风暴正强势而起。20日上午,河南省食药监局稽查处联系本报记者,进一步了解问题豆芽市场相关情况。此前的6月28日,郑州市食药监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市场销售豆芽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要求加强农贸市场日常监管,豆芽经营户采购食用农产品时,必须按照规定严查生产方相关证明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采购和销售。通知要求,加强对豆芽监督检查和快速检测力度,重点检测豆芽是否含有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赤霉素、连二亚硫酸钠等非法添加物质。如发现案源将追根溯源,构成犯罪依法移交公安部门。其实,对于问题豆芽的查处,郑州市从没有停止过。新密市食药监局崔副局长告诉记者,新密曾在2013年发现市场上出现违规添加的问题豆芽,当时对涉案的75人采取了刑事拘留,市场上基本见不到问题豆芽痕迹。近几年,新密对包括豆芽市场在内的食品安全领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前不久,新密启动了2016年度夏季食品安全“七月惊雷”行动,通过食药监、农委、公安等部门联动,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深挖案源,严惩重处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监管人员,谁把我们的‘天’捅破,我们坚决不答应。”新密市食药监局副局长说。困惑:爹不亲娘不爱豆芽“准生证”难办2016年7月1日,陕西省发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生产卫生规范》正式开始实施,规定了豆芽生产选址和厂区环境、设备与设施、卫生管理、原料和包装材料要求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等各方面。同时规定,每批次豆芽出厂前除了感官检测之外,每批次出厂豆芽必须随包装附有产品合格证明。该规范的出台,对于规范小作坊生产,净化豆芽市场起到重要作用。除了陕西之外,2014年,北京出台工业化豆芽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其中明确规定,工业化豆芽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在生产许可证中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以及产品品种明细,即其他食品〔豆芽(工业化生产)〕。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河南的规模化豆芽生产企业只是有工商执照等证件,都没有生产许可证,即便想办却是办理无门。“豆芽生产已进入工业化时代,但在河南,豆芽生产企业身份非常尴尬,爹不亲娘不爱,根本没人管,想办个‘准生证’都难,这造成了问题作坊和问题豆芽的出现。单单通过抽检方式,是无法保证豆芽安全的。如果能从生产环节着手,就多了一道保险,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消费者。”一家豆芽生产企业负责人说。对此,郑州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市也正在探索豆芽的生产管理,会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规模化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规范小作坊,对于非法添加的,坚决打击,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