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2 10:31:28    次浏览
柳冠中198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是我国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71岁高龄目前还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其“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事理学”等理论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设计界都产生了导向性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放下浮华,立地成佛? 记者:您如何以跨界眼光看待别墅设计师这个职业? ? 柳冠中:中国当下需要发扬别墅设计么?中国现在还普遍存在居住问题、公共建筑等问题,设计师都去钻研别墅设计,中国还有绝大多数人都住在30平米、60平米的小空间里,针对他们的室内设计更加亟待解决。中国设计界和艺术圈问题很大,不光是设计师的问题,画家都靠拍卖和排名去炒作,互相攀比自己的画每尺卖多少钱。年轻人追求房子、车子、票子;年长的人也是如此。很多搞艺术的人跑去景德镇,去画瓶子挣钱。要知道景德镇的瓶子罐子都是用来玩赏的,大家都不务正业去钻研玩赏,国家还如何发展?我反问一句,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在哪里?? 记者:整个行业需要向柳老师一样冷静的观察者发现问题。? 柳冠中:现如今建筑设计也总是请老外来做,要求做高大上的东西。很多老外做得建筑都怪模怪样,都是为了自己树碑立传的,哪是为了中国为了老百姓?其实就是做噱头,做眼球的。这么多浮华设计被推崇,对于咱们行业没有一点好处。大家都是为了自己而干。作为一个行业和一个产业,组织的方向是什么。哪个红、哪个时髦就跟风效仿。很多打工的省吃俭用买LV包;大学生为了买ipad和iPhone,把肾卖掉了……目前来看,咱们和他们做的是一样的事儿,都是在做表面功夫,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抄袭成为中国设计师的通病? 记者:中国设计从国内走上了国际舞台是否见证国内设计实力有所提高? ? 柳冠中:体会不深刻,3年前去米兰参展时候,意大利使馆签证发给中国人大概10万个签证,还有很多没有签到的。大批量的设计师蜂拥去看米兰展览,拍照片、回来仿制,或者改头换面。我当时认识了一位意大利室内设计师,他与我沟通:你们中国企业模仿意大利的设计,我们还能理解。你们设计师也在模仿,无非把意大利的设计在中国改头换面,就成为了中国的创意了。目前我看到很多设计师对于新中式做法,要么把家具材料变一变,用有机玻璃、不锈钢变一个尺度;要么就是将中国的一些闲情逸致的玩物摆上,既不知道谁去坐,也不知道坐在上面干什么。那是艺术,摆在橱窗里面无法用的。把这些命名为设计创意,用到中国的室内设计就成为了“大师”,那就走到歪路上去了。 中国设计都在看表面,意大利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背景以及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他们提倡的口号,中国能简单的借过来么?外国的标准,中国追上就是一流了么?我们自己的民族没有思考,我们民族要干什么不清楚,跟着外国人屁股跑,跑什么劲儿呢?参加一下米兰展,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这太自欺欺人了。前年请英国设计委员会主席来中国讲座,一帮有资历的设计师在下面听其讲课内容,中间有设计师提出一个问题:中国设计应该怎么做。对方简单的反问一句:“那不是是你的事情吗?不是我的事情!”中国人习惯跟外国人走,不是不能学,你要学什么?但是否考虑过中国地大物博、发展阶段跟欧洲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中国人只有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欧洲人是解决不了中国设计的问题的。中国的设计师千篇一律的用外国的衡量标准来认为自己有创意,有设计了,不觉得可笑么?整个业界都是如此,不光是建筑界、室内设计界、产品界、工业设计,均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普遍反映出中国人的浮躁,没有骨气,急功近利。中国设计师去国外看一个展览,就懂得设计了么?大家一定要看设计背后的故事,语境是什么?这些国内设计师都不看,看完展览回来就说自己懂设计了,他的结构我也用了,他的材料我也用了,他的形态我也用了。这叫设计么?只看展览以及表面的功夫,那么设计师就只会照猫画虎了。中国元素论室内设计的中国梦在哪里??记者:中国设计师目前创新力不足,到底是什么原因?错在谁? ?柳冠中:跟教育有关系,大学设计学什么,大学设计教的是技巧、知识。中国的学校无论是哪个学校教出来的都是技校生,都是最底层的技术学生、具体操刀的人,都是设计工人(画图员),这也导致后面都要通过抄袭来完善自己的设计。甲方要求,设计师要拿钱,所以当然要抄袭了。甲方要求欧式就抄欧式,要求美式就抄美式,要求中式就抄中式。谈到中式就简单的理解为中国元素,什么叫元素?很荒唐,其实问题关键并不在元素,在于系统!诸如猴子有鼻子,鼠也有鼻子,鼻子仅仅只是元素,把鼠的鼻子放在大象上,会不会非常可笑?中国设计师经常干这种事情,从来不讲系统,只讲元素。一说中式元素就是祥云纹、斗拱、明式家具、罗锅撑、霸王撑,这些元素用上就是中式了么?从根本上讲明式家具是做什么?根本不清楚,明式家具当时是士大夫摆在家里面客堂,为了是来了客人三杯茶送客的,为了摆气势摆派的。有些人谎称明式家具符合所谓的人体学,多么多么好,简直瞎说八道!人架在那里,怎么会舒服呢?目的是为了让你只坐5—10分钟走人,强调人体工学就是笑话。现在明式家具充其量只是摆摆样子,和绣墩、花瓶、玉一样当摆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意设计,一些只是用来摆在橱窗里面看的物件,毫无实用价值可言。中国这么大的国家,5000年文明,不是小国家,难道就靠这些小摆设生存?他仅仅算是小众关注,而不是一提到新中式,大家就把眼光都聚焦于这些小摆设上面。问到错在哪里,我认为错在于现在没有人对设计本身和这个学科去认识。我们是有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但是没有人去想行业组织是做什么。所谓的行业组织聚集起来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的目的就是把人聚集起来,收取点会费,目的不纯。作为行业组织,一定要把设计方向找出来!这个方向可能在文字上会有,但是做了什么?这点大家都不清楚,大部分人都在耍小聪明,混名气,混文凭,挣钱。中国人民还在为实现中国梦奋斗,那么请问室内设计的中国梦是什么?不清楚,这些都算是根本问题。跟教育、体制、行业目标有关系。大家目标都是只看眼前,其实应该站高往远看,可并没有人看的很远,作为一个行业组织或者学科而言,就要打个大问号了!医生还有治病救人的誓言,设计师都是美工出身,是听领导的、听总设计师的。行业没有目标,没有道德准则,所以才会这样。室内设计师是引导人们生活的,除了创造生活,还要引导大家规范、文明的生活。带来好处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记者:您对哪个奖项比较了解? ? 柳冠中:我大概说一下北京国际设计周评出来的三个建筑,第一是观礼台,一点也不炫。反而很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第二个是青藏铁路,是要解决这个地区的开发。我不提倡辉煌的建筑,要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解决最根本交通的问题。第三个是红旗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解决实实在在的当地饮水、灌溉问题。我们不会评选给人以眼球经济的东西,我们要的设计是给人民、给社会、给国家带来好处的设计。而室内设计问题在哪儿?在解决可持续问题、节能减排方面下了多少功夫?设计界倡导绿色主题,于是出现了有些学生收集废旧可乐瓶子进行废物再利用,这样做就能解决可持续问题?根本不可能!等生了病再治病,都是事后诸葛亮,而设计的本质恰恰是事前干预!图纸就是命令,事前干预你该研究什么?是研究文雅或新时尚么?当然不是。设计师没有干该干的事儿,最终成为了资本的奴隶,商人的帮凶,设计师如果忘记自己的职责,只能成为一个打工仔,那就别埋怨领导不支持,老百姓不认,企业家不认,你本身干的事儿,叫大家如何尊重你?你没有引导大家。现在业内有三种声音,技术声音、商业声音、设计声音,目前来看设计声音基本没有,因为设计师现在是跟着技术走,跟着商业在爬!? 记者:您是否能代表设计界把声音发出去?? 柳冠中:没有意义,金钱诱惑太严重!既得利益太可怕,我的声音的力量还是很微小的,我希望你们网站能多多给予设计师正面的能量,带大家走出一条设计新路来。传统是创造出来的而非继承的? 柳冠中:继承传统的说法要么是傻瓜要么就是骗人,诸如唐装,难道我们每天都能穿吗?中国所谓的继承传统,却总在中国元素上拘泥着。真正的继承传统,当您到5000年后,看咱们现在做出的东西是否是中国的东西,如果做出来那就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 法拉利和罗马柱式有关系么,卢浮宫与卢浮宫博物馆有关系么?不管哪个专业都在讲中国元素,搞一个祥云就算继承传统了。传统是批判性继承,传统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继承的。祖先一直在创造传统,从古至今从没有继承过,必须要创造!目前要提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围绕中国的生活方式做出来的风格,那才是新中式。? 记者:很多室内设计师都单干了,针对这一现象您是如何看待的?? 柳冠中:可以这样做,这是体制的问题,原来的体制更加僵化。但问题是这些人出来后有没有自己明确的指导思想?单干可能赚钱容易一些,并且规避了很多矛盾。单干有利于自己思想解放,但出来能否想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是否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不能简单说形式的问题,单干更加能发挥优势,有利于创意的发挥。? 记者:小公司逐渐蜂拥成立,现如今是不是一个社会趋势?? 柳冠中:不一定,社会现如今的现象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服务对象也不一样。既有大公司,肯定也会有小公司。如果遇到大项目,肯定要跟大公司合作。小公司只能赚小钱,不能赚大钱。小公司也有它的好处,决策的效率可能更高,管理更加扁平化了。所谓的“小”是一个手段,而不是一个本质;只是一个策略,不是目的。关键是看自己做什么?这点要清楚,不要拘泥于趋势。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各有各的生存环境。修养在设计之外? 记者:设计师一般都是艺术出身,如何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柳冠中:主要看他自己的优势、思想规划,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但眼界一定要跳出来,服务富豪的设计师,一定要了解设计之外的东西,包括修养,生活,其他东西。一定要有新意。设计不在于自己服务的对象里面,而是在设计之外。修养在设计之外,要了解生活。老做别墅,就会做套话,所以室内设计师必须关心老百姓住房、公共建筑、游乐建筑、规划、景观,产品。经历要比较丰富,行万里路,多体验。设计师宁可“眼高手低”? 柳冠中:对于尺度问题,中国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都值得深思,举个例子,家里10间房子,两层楼,又有游泳池,你可曾想过家庭成员有多少?一个游泳池一天要用多少水?一天游几次?水暴露在雾霾天气之下,脏不脏?你换不换水?要从人的尺度着想,并不是尺寸,要从人的心理和生理去着想。 比如皇帝宝座的尺度,他是摆派的。宝座上不能歪着躺着,必须摆正了体现威严。高高在上,这是帝王尺度。再比如老板不愿意约下属到家里谈话,下班不愿意见员工。老板在办公室里面大班台后面的老板椅上,你就不敢同他大声讲话了。这就是老板的尺度。社会对人的认同,一切要从设计本源出发。设计师不应该钻到技巧上,不能用单一的黄金比例考虑所有设计问题。室内要围绕人的尺度开展设计,卧室一旦比较大,床一定是要靠着墙,甚至要做空间隔断让床靠着,这样才有依托感觉,这就是尺度。如果一个设计师只注重技巧,而没有思想,将来怎么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对于社会发展,专业发展没有意义,反而把下一代带坏了。柳冠中设计心得:注重需求目标系统而不是功能;注重事而不是物;注重物的外部因素而不是内部因素;注重结构关系而不是元素;注重整体而不是局部;注重过程而不是状态;注重理解而不是解释;注重祈使而不是叙述;注重设计师与用户的“主体间性”;因势利导,适可而止;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毕业于清华美院本科和研究生院的艺界导师——都老师,就是师从柳冠中先生。都老师目前任职某知名互联网公司设计总监,擅长指导工业设计及交互设计专业。他所指导的学生成功申请到罗德岛及卡内基梅隆大学。关注艺界艺术教育公众号:YJ-Arts获取更多艺术留学,选校,申请攻略。关于作品集培训可以直接加微信号:18616017368,备注:作品集。